現在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不僅廣大的網民朋友離不開網絡,各種設備聯網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
要上網就離不開IP地址,打個比方IP地址就好比是門牌號,有了“門牌號”才能知道信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根據它,互聯網才會在源地址和目標地址之間傳送數據包。每個網站、設備都有自己的“門牌號”,即具體地址信息(IP地址),這樣就方便了信息傳遞,不至于產生混亂。
我們以訪問網站的場景為例,在瀏覽器中輸入相應的域名,比如www.baidu.com等等,然后就可登錄瀏覽網頁。而這背后,是IP地址這個“門牌號”在發揮作用。這些域名都有對應的IP地址,在我們輸入www.baidu.com之后,瀏覽器會把網站域名發往“域名的黃頁”(DNS服務器)做地址查詢,查找相對應的IP地址。瀏覽器得到IP地址后,會再次發送自己的請求,這樣人們才可以登錄到相應的網站。
IPv4是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IP協議,構成了現今互聯網技術的基礎,對推動全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功不可沒。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應用層出不窮,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應用都需要海量的IP地址。
IPv4的核心技術源于美國,大約能提供43億個左右IP地址,但北美擁有全球四分之三的IPv4地址,大約有30億個,而人口最多的亞洲只有不到4億個IPv4地址,常常一個美國大公司擁有的IPv4地址要比一個亞洲國家擁有的IPv4地址更多。具體到我國,現有IPv4地址約2億個,人均擁有量0.15個,對比之下美國的IPv4地址人均擁有量有4個。
2億個IPv4地址本就不多,此外IPv4的根服務器都設在國外,一旦他們的服務器對中國停止服務,我們就可能面臨網絡癱瘓。而且隨著傳統電信業務規模擴大化、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業務的迅速發展,我國對于IP地址的需求急劇增加,矛盾因此越來越突出。
IPV6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如果IPv6時代我們能夠獲得更多話語權,就有可能避免國外“斷網”的威脅。IPv6為我國以及更多國家獲得根服務器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改進全球根服務器布局的合理性。我國正在不遺余力地發展自己的技術,目的就是不想受制于人。
在IPv6時代,設備連接到網絡中,系統就會自動分配地址,即插即用,這樣讓網絡管理變得簡單,不需要進行復雜的設置。從技術作用來看,IPv6是下一代互聯網的核心、物聯網的基礎。IPv6技術本身及其廣闊的應用前景,都是未來創新的起點和平臺。
為了推動我國IPv6水平快速提升,促進互聯網演進升級和健康創新發展,去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計劃用5到10年時間,形成下一代互聯網自主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商業應用網絡,實現下一代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應用,成為全球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重要主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