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幾期AI觀察聊過無人駕駛、機器人、語音對話、智能音箱等,可以看出,現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深入到多個行業之中;應用也是呈現百花齊放,一片欣然的局面。在本期的內容中,我們在市場前景以及研究機構的舉措等多個方面,也能看出這種趨勢。
一起來看下具體內容。
人工智能,超級大市場
國際會計和咨詢公司普華永道最新報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2030年全球生產總值 (GDP) 將增長 14%,這意味著至 2030 年人工智能將為世界經濟貢獻 15.7 萬億美元,超過中國與印度這兩國目前的經濟總量之和。
具體到2018年,普華永道在“AI 將來到我們身邊”的洞察中,預測了將實現 AI 落地的八個行業。報告認為,“從不會發生事故或發生交通擁堵的自動駕駛車隊、在毫秒內就能診斷疾病的機器人醫生以及優化人力和貨物流動的智能基礎設施等都會來到我們身邊。”同時,報告分析,百度當前的布局已經成形。
埃森哲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HIMSS18年會上發布了一份新報告,稱到2021年醫療保健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66億美元,遠高于2014年的6億美元。
普及度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Gallup 最新調查顯示:近 3/4(73%)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人工智能將消除掉的工作崗位數量將超過由其創造的。此外,調查還顯示出AI在美國的使用已經變得非常普遍。據統計,85%的美國人至少使用了6種使用了AI功能的設備或服務的其中一種。84%的美國人都在使用像Waze這樣的導航軟件、72%的人都在使用像Netflix這樣的流媒體服務軟件、47%的人都在他們的智能手機上使用數字助手、22%的人都在使用像Amazon Echo這樣的設備。
近日,人力解決方案公司Adecco在向1000名高管進行調查,詢問他們關于人工智能技術對工作場所的影響時,大多數人表現得非常樂觀。大多數人認為技術不僅會使工作變得更容易,而且還能承擔很多以前必須執行的平凡工作,讓大家能騰出更多時間從事讓人愉快的工作。而且,65%的受訪者認為技術增加了職位的數量,大多數人認為未來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人工智能新鮮事
不明覺厲——在2018年2月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一項研究中,人工智能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非侵入性的程序,通過視網膜成像技術來評估人未來的心臟健康。科學家們用人工智能攝像機觀察了來自英國和美國的 25萬 多個人眼睛背后的血管。從收集的數據中,一種算法可以預測每個患者未來5年的心血管健康狀況,準確率超過70%。
自圓其說——AI決策過程的黑匣子問題一直是AI領域最大的擔憂之一,但近期黑匣子決策問題似乎被破解。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阿姆斯特丹大學團隊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個 AI自我解釋模型,該模型可使 AI 在回答問題時指出問題對應的證據,在回答相關圖像問題時,其能夠為其決策提供自然語言理由并指出圖像顯示證據。
虛擬現實走入教育——日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正式宣布,將在全國范圍內針對高校及中高職院校啟動虛擬現實技術教學應用培訓及實驗室建設項目。該項目主要包括構建滿足實驗室建設需求的軟硬件環境,針對受眾群體的課程課件,以及現場的培訓內容。 (來源:百度云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
域名注冊信息安全與隱私保下一篇
云計算全面釋放金融行業創新能力